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澎湖地質公園 七美鄉東北海岸篇


班級:進休三甲

姓名:吳芳菲

進度:第九週



七美嶼地質公園預定地位於島嶼的東北角雙心石滬一帶,經小台灣附近海岸小規模惡地分布區、牛母坪海岸龍埕大獅,再延伸至下巷海岸附近。大約自北部到東部海岸,海崖上可見自下而上的凝灰岩質火山碎屑岩淺海相沉積層玄武岩熔岩和泥質沉積層的層序,局部可見大小不同的岩脈侵入沉積岩層或層狀的火山角礫岩中,或層狀的火山角礫岩層中有沉積岩層,大獅到下巷附近海崖就完全露出柱狀的鹼性玄武岩,鹼性玄武岩中未見夾有超基性捕獲岩體。
七美嶼的鹼性玄武岩大約生成於距今10百萬年前,由島嶼東岸海崖的露頭顯示,柱狀玄武岩層厚度與區域火成岩岩性的變化大致上是西側玄武岩層較薄、東側較厚,南、北側都有較厚的玄武岩層,中段主要分布的是火山角礫岩。

因此推測10百萬年前,火山一方面可能在水下的環境爆發,另一方面火山口應該就位於島嶼東岸中段區域附近,火山活動的過程中,海岸沉積作用同時持續進行,也有岩脈侵入火山碎屑岩和沉積層中。
最後火山活動湧出的熔岩流大致由西向東流動覆蓋在火山碎屑岩和沉積層上,並冷凝於陸上或火山口內部的環境,構成具有複雜柱狀節理的玄武岩熔岩流景觀。
10百萬年前火山活動停止之後,七美嶼就不再受後期火山活動直接的影響,地形發育的詳細情形並不清楚,僅可由小台灣附近方山頂面覆蓋的泥質岩層推測,島嶼應該再被海水覆蓋,並侵蝕形成目前所見的方山狀島嶼地形。最後在最近期受海水侵蝕,形成複雜柱狀節理的玄武岩、層狀火山角礫岩、沉積層構成的高大海崖。


其中龍埕至牛母坪海岸沿線出露澎湖群島最大規模的火山凝灰角礫岩,在海平面上的厚度可達30公尺以上,沿海岸分布長達數百公尺。奇形怪狀的柱狀節理海崖景觀是澎湖群島中最壯觀的,海岸地帶的凝灰角礫岩受海浪侵蝕,形成的具特殊線形和奇形怪狀海蝕平台,頂部泥岩則形成小規模惡地,也是澎湖群島僅見的。火山角礫岩淘選度雖差,但具有層理與粒級層,並具有崩移構造。

因玄武岩岩漿由裂隙噴發多為相對較寧靜的,故凝灰角礫岩的出現一般代表火山(在水下)激烈爆發並直接堆積(在火山口)產物,或為爆發後火山口四周岩石崩落於斜坡的堆積物。
而上覆厚層鹼性玄武岩,且玄武岩在碎屑岩兩側邊界均呈高角度傾斜接觸面,應指示後期玄武岩是由這些古火山噴發口再度湧出與堆積。據初步推測(曹恕中等,1999),除了由火山凝灰角礫岩的出現指示火山口的位置外,還可由具有傾斜且呈放射狀之柱狀節理(指示岩漿冷凝於凹地),或熔岩與火山角礫岩接觸面具有超基性捕獲岩富集帶(因為超基性捕獲岩比重非常大,故多沉澱於火山噴發口附近)等特徵,推測古火山口位置,例如澎湖本島的青螺、北寮奎璧山一帶、鎖港及大石鼻海岸,和員貝嶼、白沙島煙燉山、望安島中社、均可能為古火山噴發口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